跳到主要内容

36 受相应3

第三 百八理品

第一 尸婆

尔时,世尊住王舍城之竹林迦兰陀园。

时,普行沙门尸婆来诣世尊住处。与世尊共相交谈亲睦、殷勤之话后,坐于一面。

坐于一面之普行沙门尸婆,白世尊言:‘尊瞿昙!或有沙门、婆罗门作如是语、如是见者:‘凡此个人之所感者,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,其皆由前世所作之因也。’

尊瞿昙对此作如何言之耶?’

‘尸婆!由胆汁生,或有起此感受。尸婆!如由胆汁生,于此处起此感受,其应自知。如由胆汁生,于此处起此感受,其亦为世之真实所认定。于此,尸婆!某某沙门婆罗门之‘凡个人所感受者,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,是皆由前世所为之因。’作如是语、如是见者,皆过于自之所知,是过于世所认知之真实,然则余谓此等沙门、婆罗门之所见,是邪。

尸婆!由粘液生,或有起此感受……

尸婆!由风生,或有起此感受……

尸婆!由胆汁等三聚和合生,或有起此感受……

尸婆!由时候之变化生,或有起此感受……

尸婆!由逢逆运生,或有起此感受……

尸婆!于痉挛性,或有此感受而起……

尸婆!于业异熟性,或有此感受而起……’

如是说已,普行沙门尸婆白世尊曰:‘妙哉,尊瞿昙!妙哉,尊瞿昙!尊瞿昙如起覆、发掩、对迷者示之以道,如暗中举灯火,使有眼者见形。如是尊瞿昙以种种方便说法。余当归依尊瞿昙,亦归依法与比丘众。尊瞿昙!当自今日起,以至终生,请摄受余归依为信士。’

胆汁、粘液、风三种之聚和,时候、逆运、痉挛、业异熟为第八。

第二 百八

‘诸比丘!余为汝等说明所谓百八理之法理,且谛听。

诸比丘!何者称为百八法理耶?余以理,当说二种之受。余以理说三种之受。余以理说五种受……六种受……十八种受……三十六种受……百八种受。

诸比丘!何者为二种之受?身受与心受是。诸比丘!此等称为二种之受。

诸比丘!何者为三种之受?乐受、苦受、非苦非乐受是。诸比丘!此等称为三种之受。

诸比丘!何者为五受?乐根、苦根、喜根、忧根、舍根是。诸比丘!此等称为五受。

诸比丘!何者为六种之受?眼触生之受、耳……鼻……舌……身……意触生之受是。诸比丘!此等称为六种之受。

诸比丘!何者为十八种受?六喜近伺、六忧近伺、六舍近伺是。诸比丘!此等称为十八种受。

诸比丘!何者为三十六种受。六种依在家之喜、六种依出离之喜、六种依在家之忧、六种依出离之忧、六种依在家之舍,六种依出离之舍是。诸比丘!此等称之三十六种受。

诸比丘!何者为百八种受?三十六种过去受、三十六种未来受、三十六种现在受是。诸比丘!此等称为百八种受。诸比丘!此称百八理之法理。’

第三 比丘

时,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……

坐于一面之彼比丘,白世尊曰:‘大德 !何者为受?何者为受之生起?何者为受之灭尽?何者为达受灭尽之道?何为受之甘味?何为受之患难?何为受之出离耶?’

‘比丘!此等之三者,为受。即乐受、苦受、非苦非乐受是。比丘!此等称为三种受。由触之生起,有受之生起,渴爱为达受生起之道。由触之灭尽,有受之灭尽,此八支圣道,始达受灭之道。此即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是。凡以受为缘,所起之喜乐,此为受之甘味。受之无常、苦而变坏之法,此为受之患难。凡对受抑制欲贪,舍欲贪,此则受之出离。’

第四 宿智

‘诸比丘!余于正觉前,尚未成正觉之菩萨时,余生如是念:‘何 者为受?何者为受之生起?何者为受之灭尽?何者为达受灭尽之道?何者为受之甘味?何者为受之患难?何者为受之出离耶?’

诸比丘!于余生如是念:‘此等 三者为受。即:乐受、苦受、非苦非乐受是。此等称为受。由触之生起,有受之生起,渴爱为引受生起之道。由触之灭尽,有受之灭尽……凡对受之抑制欲贪,舍欲贪,此为受之出离。’

诸比丘!‘此等为受。’于余所未曾闻之法,眼现、智现、慧现、明现、光现是。

诸丘比!‘此为受之生起。’于余所未曾闻之法,眼现、智现、慧现、明现、光现。

诸比丘!‘此为达受生起之道。’于余所未曾闻之……

诸比丘!‘此为受之灭。’于余所未曾闻之……

诸比丘!‘此为达受灭之道。’于余所未曾闻之……

诸比丘!‘此为受之甘味。’于余所未曾未闻之……

诸比丘!‘此为受之患难。’于余所未曾闻之……

诸比丘!‘此为受之出离也。’于余所未曾闻之法,眼现:智现、慧现、明现、光现。’

第五 比丘

时,众多比丘等来诣世尊住处……

坐于一面 之此等比丘白世尊曰:‘大德!何者为受?何者为受之生起?何者为受之灭尽?何者为达受灭尽之道?何者为受之甘味?何者为受之患难?何者为受之出离耶?’

‘诸比丘!此等之三者为受。即乐受、苦受、非苦非乐受是。诸比丘!此等称之为受。由触之生起,有受之生起,渴爱为引受生起之道。由触之灭尽,有受之灭尽,此八支圣道乃达受灭尽之道。即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是。凡以受为缘所起之喜乐,乃此受之甘味。凡受之无常、苦而变坏之法,乃此受之患难。凡抑制受之欲贪,舍欲贪,为此受之出离。’

第六 沙门婆罗门(一)

‘诸比丘!此等之三者为受。以何为三?乃乐受、苦受、非苦非乐受是。

诸比丘!虽任何之沙门或婆罗门,若不如实知此等三受之生起、灭尽、甘味、患难、出离者,诸比丘!余对此等 之沙门或婆罗门,于沙门中不承认为沙门,于婆罗门中不承认为婆罗门。犹且此等之尊者对沙门或婆罗门之道,于现生不能住于自知、实证、逮得。

诸比丘!虽任何之沙门或婆罗门,若如实知此等三受之生起、灭没、甘味、患难、出离者,诸比丘!余对此等之沙门或婆罗门,于沙门中肯定为沙门,于婆罗门申肯定为婆罗门。犹且此等之尊者对沙门道或婆罗门之道,于现生住于自知、实证、逮得。’

第七 沙门婆罗门(二)

‘诸比丘!此等之三者为受。乃乐受、苦受、非苦非乐受是。诸比丘!此等称为受。

诸比丘!虽如何之沙门或婆罗门 ……’。

第八 沙门婆罗门(三)

诸比丘!虽任何之沙门或婆罗门,不知受,不知受之生起,不知受之灭尽,不知达受灭尽之道。诸比丘!余对此等之沙门或婆罗门……

诸比丘!虽任何之沙门或婆罗门,知受,知受之生起,知受之灭尽,知达受灭尽之道,诸比丘!余对此等之沙门或婆罗门……’。

第九 清净之无食乐

‘诸比丘!此等之三者为受。乃乐受、苦受、非苦非乐受是。诸比丘!此等之三者为受。

诸比丘!有有食乐 之喜,有无食乐之喜,有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喜。有有食乐之乐,有无食乐之乐,有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乐。有有食乐之舍,有无食乐之舍,有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舍。有有食乐之解脱,有无食乐之解脱,有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解脱。

诸比丘!何者为有食乐之喜耶?诸比丘!为此等 五种之欲是。何者为五?眼所识之色,可快意、爱、乐、形爱,诱生欲念者。耳所识之声……鼻所识之香……舌所识之味……身所识之触、可快意……爱、乐、形爱,诱生欲念者。诸比丘!此等为五种欲也。诸比丘!凡以此等五种欲为缘所起之喜,诸比丘!此称为有食乐之喜。

诸比丘!何者为无食乐之喜耶?诸比丘!于此处有比丘 ,离诸欲、离不善法、有寻有伺、而逮达住于由离生喜乐之初禅。由寻、伺之息灭,于内部寂静,心之单一性,无寻无伺,逮达住于由定生喜乐之第二禅。诸比丘!此称为无食乐之喜。

诸比丘!何者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喜耶?诸比丘!凡观察于贪欲解脱之心,观察于嗔恚解脱之心,观察于愚痴解脱之心,乃漏尽之比丘,是其心所起之喜。诸比丘!此称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喜。

诸比丘!何者为有食乐之乐?诸比丘!此乃此等五种之欲。何者为五?眼 所识之色……诸比丘!凡以此等五种之欲为缘,所起之喜乐,诸比丘!此称为有食乐之乐。

诸比丘!何者为无食乐之乐?诸比丘!于此有比丘,离诸欲、离诸不善法……逮达住于初禅。由寻与伺之息灭,内部寂静……逮达住于第二禅。离喜、舍心、正念正知,以身感受乐,谓诸圣之谈舍心者、有念者、乐住,逮达住于第三禅。诸比丘!此称为无食乐之乐。

诸比丘!何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乐?诸比丘!凡观察于欲解脱之心……嗔恚……观察于愚痴解脱之心,乃漏尽之比丘,是其心所起之喜乐。诸比丘!此称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喜。

诸比丘!何者为有食乐之舍?诸比丘!此为此等五种之欲。何者为五?乃眼所识之色 ……诸比丘!凡以此等五种欲为缘所起之舍,诸比丘!此称之为有食乐之舍。

诸比丘!何者为无食乐之舍?诸比丘!于此 有比丘,其前之乐之舍弃,由苦之舍弃、由喜忧之灭没、非苦非乐、逮达住于舍、念清净之第四禅。诸比丘!此称为无食乐之舍。

诸比丘!何者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舍?诸比丘!凡观察于贪欲解脱之心……观察于嗔恚……愚痴、解脱之心,乃漏尽之比丘,是其心所起之舍。诸比丘!此称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舍。

诸比丘!何者为有食乐之解脱?与色相关连之解脱,为有食乐之解脱……与无色关连之解脱,为无食乐之解脱。诸比丘!何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解脱?诸比丘!凡观察于贪欲解脱之心,观察于嗔恚解脱之心,观察于愚痴解脱之心,乃漏尽之比丘是其心所起之解脱。诸比丘!此称为比无食乐更无食乐之解脱。’

百八理品第三[终]

其摄颂曰:

    尸婆与百八    比丘及宿智

    沙门婆罗门    纯粹无食乐

受相应[终]